放手的勇氣
2018-04-18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 羅麗芷姑娘
香港,充滿競爭的城市,「贏在起跑線」的論調瀰漫,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引領我們披荊斬棘的去追尋成功路上的光芒和榮耀。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致勝的教育、課程從不缺少;回想可曾學習如何面對挫折失敗,記憶中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例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失敗乃成功之母等勉勵之言。但是,這是不足夠的,我們缺乏有系統的教育,教導我們面對失敗挫折時應持有的態度。
處理一些婚姻輔導個案中,看到有些夫妻勢成水火,面對不可挽留的婚姻,互相折騰、傷害。所有議題不是朝和解協調的方向走,而是由輸贏勝負的角度出發,雙方所消耗的不只是時間、金錢、心力;還有那以往曾經單純的、美好的回憶片段!當關係開在荼蘼,學習如何好好的放手是人生智慧重要的一課。
每一段關係、每一份情誼,有始也有終,最後也許是生離死別,也許是緣份已盡,不捨也得面對;可是,在這論盡輸贏的都市,每一個結局都很容易扯上勝負的標記。起初的意氣之爭,到最後雙方往往怨恨如仇敵,有時這種憤恨即使離婚後,依舊延綿下去。眼見有人離婚十多年,但仍然對舊事咬牙切齒如歷歷在目。縱使離婚早成事實,但在心靈上、情緒上,當事人並未正式離婚,昔日的創傷如影隨形困擾當下的生活。
常聽人說:「我想放手,但做不到。」放手是個人的決定,每個決定都包含著取捨,取什麼?捨什麼?這選擇反映出真正的自己,「做不到」的原因可能是不甘心、不忿氣或者恐懼永遠失去那已逝去的回憶和關係。這千絲萬縷的情感使我們活在過去的陰霾下,裹足不前。誠然,放手需要勇氣,才可克服內心的恐懼;心內的傷口要勇敢去觸碰才可療傷。這過程總會觸及心靈上無奈、脆弱的一面,但只有不迴避,勇敢面對才能真正體會生命「得」與「失」的意義。
羅麗芷姑娘 註册社工 香港家庭福利會 和平學坊課程熱線:2775 2332
伴侶「醉酒」暴力毀夫妻因緣
2018-04-18
李志雄註册社工3-3-2017
近年家暴案件頻生,根據「虐待配偶/同居情侶個案中央資料系統」顯示,在2016年共有3321新呈報個案,即每天在香港會新增約九宗新呈報虐待配偶/同居情侶個案。根據《處理親密伴侶暴力個案程序指引,虐待配偶/同居情侶是家庭暴力的一種,並發生在伴侶之間,當事人可以是夫妻、同居情侶或已分離的夫妻/同居情侶。它可涉及身體上的襲擊,而方式可以是身體或性方面的暴力行為,也可以精神虐待。
在家暴案件中的施虐者多會有以下的性格,例如希望控制別人、對他人意見缺乏尊重、情緒管理弱、酗酒成癮等。筆者在輔導服務中,發現至少有四分一的伴侶暴力案例涉及「酗酒」----酒精濫用。何謂「酗酒」?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過度使用酒精而無法自我節制,導致認知上、行為上、身體上、社會功能或人際關係上的障礙或損傷,無法克制,我們可以理解他們有酗酒危機。
「酗酒如何令人失去理智」這不難令人理解,但「酗酒如何令人以暴力對待自己曾或仍愛的伴侶」這倒是令人費解。筆者曾接觸一位中年男士,中風後左手左腳的活動功能下降三至四成,失去生存的意志,認為「自己是廢柴」,走上自眨的心理,對同住妻子、青年兒子的說話視作針對性。因失去工作,留家時間增多,吵架增多,他的「借酒消愁」成為家庭危機。不難推測,這位男士終於開始酒後向妻子動粗。酒後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平常勉強能忍耐的事,在酒精影響下怒火變成「三級火警」。
面對伴侶在酗酒後使用暴力,作為受害人如何應付?
李志雄註册社工香港家庭福利會和平學坊課程熱線:2775 2332